
市行政审批局多措并举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和显性生产力,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化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改革,赋予了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审批局紧密围绕“三创四建”活动要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优势,扎实办好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关键事,倾力推动审批服务晋档升级、突破提升。
一、育沃息壤,激发创新创业源动力
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零成本、即时办”改革,打好时间费用清零“攻坚战”,5月29日,雅季(秦皇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仅用2个小时就拿到了执照、税票、公章等全套手续,标志着我市企业开办正式迈入“零时代”。一是零跑腿。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和省“一窗通”平台,推动实现企业开办所需的企业登记(就业参保登记合并到企业登记环节)、印章刻制、发票申领等全部事项一门“双集中”。设立综合收件和出证窗口,全程“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统一出证”,确保法人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目前,全市已开设市县两级企业开办服务专区10个。二是零费用。采用引入国有企业公益服务等方式,有效破解印章刻制、税控盘购置费用垄断难题,为首次注册的市场主体免费提供1套营业执照、5枚印章、1个金税盘和25份普通发票,真正实现“零费用、零成本”落地,预计每年可为14000家新增小微企业节约开办资金2500余万元(平均每家企业节约印章刻制费用1020元、税控盘费用440元)。三是零等待。最大限度压减企业开办审批流程,采用统一收件、统一验证等方式,彻底取消重复材料、反复验证等冗余环节,将申请材料由24件压缩到10件。特别是针对各专网系统信息传递延迟的问题,大胆采用“先办后认”突破举措,使企业开办基本实现“即来即办”,正常办理时长不超过3个小时,提前七个月超额完成省定“一日办结”任务要求。在总结市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围绕扩面提质零门槛,重点指导各县区全面推开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改革,依托乡镇街道中心、借力银行网点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全民网办、银行代办、基层实体自助办,让办企业成为人人可行愿为的“简单事”。
二、区块协同,按下项目落地加速键
坚持以“区块链”的开放、共享、融合、协同理念,做好项目从立项生成到投产达效全流程全周期整合优化提速文章。一是立项“007”。坚持把立项做为项目生成的首抓之事,推动相关事项全部向一门一窗一网集中,做到窗外零受理,线下零审批。采用多书合一(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节能报告,社会风险分析报告、水土保持、环境保护、职业卫生、招标方案等),多评合一、多口合一等举措,压减立项申报材料76%,最多不超过七件,更好实现缩时降费降成本。二是规划“多合一”。开发“多规合一”平台,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项规划归并合一,统一进行合规性审查。推行用地预审意见、选址意见书以及用地规划、用地批准书合并办理,大大减少了项目生成周期。三是中介“网上淘”。建设集“网上展示、网络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信用评分和在线监管”六位一体的中介超市,对首批入驻的48个中介服务类型,实现分级式管理、清单式服务、精准化比选,以市场化手段淘出诚信经营、质优价美的好企业、好服务。四是施工“承诺办”。在施工许可10天办结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推行“承诺即开工”,项目单位可按法定条件做出承诺(三个月内提交合法有效齐全的申报材料)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提前介入,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后先行开工、信用监管、执法监督。其中涉疫项目取消节能评估审查前置,实施“开工后能评”,均有效提升了项目开工速度。五是竣工“统一验”。打造“一口进件、全网通办、并联推进、限时办结、一口出件”的联合验收新模式,将14个政府和市政部门的24项验收事项全部纳入系统,整合申请材料,全部网上报审,项目联验率达100%,验收时间压减至9个工作日,材料压减60%,相关做法得到省工改领导小组的肯定。我们将以“一门一网、同级同权”为依托,进一步推动项目审批“减材料、串改并、用承诺、促共享”,年内将政府投资项目压缩到44个工作日之内,社会投资项目压缩到40个工作日之内,社会投资简易类项目压缩到20个工作日之内,审批质效迈入全省最优档次。
三、谋民福祉,释放便民利企新红利
结合“六稳”、“六保”要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三十条硬举措,着力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扎实推动便民利企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落地落细。相关做法被省委改革办作为头条经验在全省推广。一是一网通办。建成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具有秦皇岛特色的“秦快办”政务服务小程序,上线100项便民服务高频事项,市县两级网上可办率达93%,其中与复工复产密切相关的33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大厅“一窗受理”达到91%。公布“马上办”事项201项;“就近办”事项27项;“一次办”事项623项,企业和群众办事100件高频事项做到“一次不用跑”,相关指标全部位居全省前列。二是一站通办。出台《推进乡镇和街道审批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要点》,《关于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暂行)》,瞄准基层需求推动政务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发展,全市建成98个一站式乡镇级综合服务中心,242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服务事项清单、场地、设施、人员基本到位。三是一号通办。将市长热线更名为政府服务热线,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加强热线软硬件标准化建设,依照统一接听、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的要求,大力整合非应急热线资源,建立旅游旺季、采暖供热等关键节点快速响应机制,搭建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协调有力、便民利民的非应急性民生服务平台。强化热线信息大数据分析应用,以智能化手段精准、真实、客观记录办件信息,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办好民生实事要事为切入点,充分共享信息,深入挖掘数据,运用大数据手段建设智慧治理、决策辅助的数据分析平台,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四、挖潜增效,创新招标投标云模式
坚持把提升招标投标便利度作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重头戏,以网上办、云上办改革优化交易流程,实现降费减负、提质增效。建设完成电子化政府采购交易平台,采购信息全部实现公开透明、公开共享。工程建设项目电子化招投标实现全流程全领域覆盖,“无纸化”“不见面”开标评标和在线监管正在加快推进,CA数字认证证书实现全省范围内兼容互认,电子营业执照、电子保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广泛应用,开发并完成保证金电子保函接口。7月14日上午,在线开出了全省首张具有法律效力的投标保证金担保电子保函。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电子保函在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上的应用,学习强国、长城网、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等国家、省级媒体先后进行报道。